關於我們


計畫緣起

      災難的防備、應變、重建與復原都是大規模的組織動員,必須透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投入,才有足夠的人力與資源來進行災害的減輕。然而地方政府做為救災的前線,事實上常面臨人力、物力、和財力困窘的情況,特別災難的發生常在偏遠的山區和海邊,偏遠地區的地方政府原已資源侷促,面臨大規模災難更難快速動員人力與物力。每一種災難都有不同的損害,需要透過彈性有效率的合作協力模式,才能統整各部門的資源來應變。當災害具有大規模、須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搶救的時候,地方政府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與合作協力經驗,才能有效進行災害搶救和復原的工作。

      災難發生之時,地方政府除仰賴軍警消三方的緊急搶救,更要與各部門的社會工作人員合作協調,在搶救災民的同時,運用公私部門的社會工作人力與提供的資源,建構一個大規模的社會服務網絡,進行快速的治療、安置、重建與復原的安排,結合公部門、非營利組織、企業與社區,讓所有的資源有效的輸送到災民的手中。特別是大規模的災害發生,強化地方政府的社會服務能力,在於如何能在短時間動員到足夠的社工人力和資源,在第一時間進行大規模的傷患和災民安排,並能與醫院及全國各地的社會福利組織合作,進行後續的社會服務輸送。這裡突顯政府與民間災變社工的組織和協力,是地方政府災防的重要議題。

      在災難頻傳,防災與避災訊息發達的今日,身為主角的社區民眾似乎採取行動的意圖仍嫌不足,如何強化社區民眾採取防災行動的意圖值得探討。另外,社區也常遭遇防救災社會服務人力或當地資源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建立合作網絡,以及防救災社會服務人力與志工人力資源的培訓,並建置或強化符合地方需求暨整合性的防災資訊系統,以作為地方政府防救災的決策支援及強化跨部門、跨單位的行政統整效率。

      為改善防救災社會服務人力與志工人力資源不足的議題,及整合民間部門的資訊與資源,以進一步促成及強化公私協力救災的機制,期能達到強化防救災社會服務機制與強化社會弱勢防災服務機制之目標。本整合型計畫由3個子計畫組成,包括子計畫一「強化地方政府防救災社會服務之整合能力:跨部門社會工作者協力合作機制探討」、子計畫二「災變社會工作應變模擬情境與教育訓練模式建構」,以及子計畫三「社區領袖災害應變與在地組織間合作及跨域支援機制探討」。子計畫一從過去台灣面臨的災難經驗,從地方政府合作之社會工作人力,分析各災難發生階段的社會資源合作網絡,了解災變社工人力的合作與社會服務輸送所遭遇的困難,企圖建構一個有效的社會服務公私協力合作機制,以減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子計畫二發展以經驗為取向的情境式模擬腳本,建構類實境和互動式的教育訓練模式,以突破時空條件和傳統單向學習方式的限制,以促進多元創新災難社工人才培育方法,提升學習效能之目的。子計畫三從社區領袖災害應變與在地組織間合作及跨域支援的實務經驗與建議著手,藉以理解現行在地組織間合作及跨域支援的機制與面臨的挑戰,再透過國內外韌性社區學者專家諮詢,期能研擬跨災難跨區域且符應在地需求的協同合作與跨域支援機制。